裝修知識
1870年山西萬榮縣廟前村出土的青銅器叫做镈,是春秋早期的物品,一種擊打樂器,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。
從網絡上的介紹來看,已將此镈命名為“素命镈”,此镈是春秋時期齊國鮑氏鮑叔牙的后裔一個叫“素命”的人所鑄造。不知當初提出或者占主導意見為此镈命名者是誰,也不知是考古專家,或什么文字學家,歷史學家。總之,就以鑄造此镈的人的名字來命名了(是此器物的主人,并非是制作此器的工匠)。
豈不知這“素命”二字在當時是左右結構的一個字,此鎛上的銘文中有這個字。那么這個字讀什么呢?有人說讀“素”,原字的左半邊,有人說讀“紷”、“鈴”音。認為讀“素”的見《集郵報》總第968期的郭潤康先生《素命——當一回文盲》的短文,以及2001年6月第四十八期《學郭老的求知精神》一篇短文,該文中說:“郭潤康老師在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后仍未得其解,后來從《集郵報》總第957期《“素命镈古鐘”原地在山西萬榮》一文中,得到了半個答案,得知“素命”是一個人,想起集郵總公司印制的《中國古鐘》首日封的英文說明,最終在英文“SuChimeBeus”的引導下,恍然大悟,原來“素命”字寫作(Su)“素”。
對于這樣的認定筆者感到不太對頭,既然是漢字,應該在浩瀚的漢字海洋中去查找,到漢字的拼音中去搜尋。然而到英文詞組中去摘取打頭的兩個字母,又當做漢語拼音譯來確定該字的讀音,怎么可能是正確的呢?
正在懸疑未決之時,收到北京鮑永臣老先生寄來的“素命镈”的銘文拓片、镈的照片以及其它有關的研究資料,這些資料凝聚著他多年的心血,真是萬分寶貴。根據銘文,我們知道了自己的姓——“鮑”字的演變過程:“陶革”(上下結構的一個字)~“革包”(左右結構的一個字)~“魚包”(左右結構的一個字),成為“鮑”字。
永臣先生提供的資料告訴我們,“素命”后來寫作“紷”讀作“鈴”音。由此而來“素命”(左右結構的一個字)~“紷”字,可否再演化到“鈴”字呢?既然“革包”能演化成“魚包”而成“鮑”字,我感覺就算它是可以的吧。
其后我又在在網上繼續搜尋,終于又搜到一篇《(素命)字應該怎么讀》的短文,文中同樣對郭老的認定觀點提出質疑,并且做了細致的分析研究查找工作,終于有了明確的正確的讀法。也進一步印證了永臣先生研究成果的正確性嚴謹性。可惜這篇短文的作者沒有署名,只好作為佚名了。為了讓更多的宗親同好少走彎路,在這里將此短文摘錄于后,共同學習借鑒。
文曰:讀郭潤康先生的文章《“(素命)”——當一回文盲》(載《集郵報》2001年第10期),一方面為郭老學而不厭、誨人不倦的精神而贊嘆,另一方面也對《中國古鐘》郵票之一“(素命)鎛”其名稱中“(素命)”字的音讀產生了興趣。
郭老提到中國集郵總公司印制的《中國古鐘》首日封,在英文說明中將“(素命)”字以音譯為“su”(讀素)。憑直覺,我對此說法即有疑問。“(素命)”是一個很生僻的字,但也明顯屬于形聲類的字。此字組合,“素”有形,本意是白色的絲織物;“命”無形,本意是以口發令。按一般規律,應該為左形右聲。讀“素”是將形符當聲符用了。
于是求教于典籍。先查《中華大字典》,一如郭老所言,沒有這個字。再查《漢語大字典》,在正文部分仍未找到這個字,但在“命”字條下,發現一條重要引文:“諸彝器令、命通用,蓋本同字”,語出近代學者林文義的《文源》。原來在古代青銅禮器上,令和命這兩個字是通用的。循此線索,我翻開《漢語大字典》的附錄,在異體字表中查找。從“糸”部入手,找聲符為令或命的字,很快找到一個“紷”字。一看大喜,此字旁邊就是“(素命)”,這兩個字其實為同一字,只是寫法不同。再看補遺部分,糸部中也有“(素命)”,其條目指出:“(素命)”鎛乃器名,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》注明“(素命)”同“紷”。另見清潘祖蔭《攀古樓彝器款識》一書引用張孝達說法:“(素命)”左畔仍即糸字,右畔乃令字假借(命令義同聲近,故得假借)。左“糸”右“令”,其字本當為“紷”字。字書雖無此字,以義求之當仍讀為“令”(讀陽平聲——筆者附注)。查“紷”字,讀音同“綾”,義為絮名,又指精細染練過的絲或布。當然用在“(素命)鎛”中,這個字指的是人名,即春秋晚期齊國名臣(《集郵報》相關文章皆誤為名醫)鮑叔牙的孫子“(素命)紷”。
從郵品中的一個字,不經意間了解到許多古文字的知識。集郵涉及知識廣泛,以及通過集郵求知的樂趣,從中可見一斑。
由此看來,此“镈”應命名為“紷(鈴)鎛”,或者命名為“鮑紷镈”、“鮑氏镈”,則更為直觀、明朗,讓人一見名稱,就知道此镈與鮑氏有關。將其命名為“素命镈”顯得不夠嚴謹,顯得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,讓人看了覺得不倫不類,總覺得有點不舒服。尤其是將此镈印上郵票小型張,作為《中國古鐘》郵票之一,簡介稱之“(素命)鎛”,真有點讓人感到啼笑皆非。俗語云“郵傳千里”,用此郵票寄信,寄至哪里,其間的謬就隨之傳到哪里,當然,也許很少有人去注意郵票,只有集郵愛好者才會對郵票感興趣。
镈雖形似鐘而不是鐘,也和古代樂器編鐘、編磬一樣,編镈同樣是由大小不等的一組镈編排而成,操者和鐘師、磬師一樣,稱镈師。
镈是用在祭祀儀式上的一種樂器。
- 上一個:辦公家具設計趨勢向易用性與人性化發展
- 下一個:快速鑒別金絲楠木
-
2024-8-16買家具的智慧:好看又不易過時的選擇指南
-
2024-8-16家具常見分類,一起來看看吧!
-
2021-8-7無醛不成膠 警惕“含膠類涂料”毒害
-
2021-8-7六種除甲醛方法推薦